曹丕荒淫 狗鼠不如 杀妻立子 隐痛无穷
(一)
曹丕好色,远超曹操
黄初七年(226年)正月,曹丕前往许昌,还没有进城门,许昌南门无缘无故就自己崩塌了。这被视为不祥之兆,曹丕心生厌恶,不入许昌,重返洛阳。
此后仅仅五个月左右的时间,曹丕便染上重病,即将死去。
曹丕当时不过39周岁,之所以这样快便病入膏肓,一因度量狭隘,二因纵欲过度。
《世说新语》中讲了一个故事:
曹操死后,曹丕把曹操的宫人全部招来伺候自己。
等曹丕病重时,他的母亲卞太后前来探病。刚进大门,发现服侍曹丕的人竟然多是曹操过去宠爱的宫人,便问:“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?”
宫人回答:“为武帝(曹操)招魂时来的。”
卞太后一听,连声叹息:“确实该死呀!狗鼠都不吃你剩下的东西!”[1]
由此可见曹丕的荒淫无度。
说起来,曹操也是好色之人,但显然不及曹丕。
曹军打败袁绍父子军队,夺取冀州后,曹操、曹丕父子都想到袁绍府中猎奇,而19岁的曹丕抢先了一步,见到了姿貌绝伦的袁绍儿媳妇甄氏,并为此迷恋不已。曹操后到,见此情景,只好让曹丕娶甄氏为妻。
名士孔融对此十分鄙视,曾写信挖苦曹操:“周武王伐纣,把妲己赏赐给周公。”曹操初看时,还以为孔融把自己比作周武王,把儿子曹丕比作周公,所以挺高兴。只是对于周武王是否把妲己赏赐给周公,曹操总有疑问。他想:“孔融毕竟是大学者,也许真有这段典故。”过了一段时间后,曹操特地请教孔融,没想到孔融抢白道:“这不过是我想当然的杜撰。我是看到当今的事,推测古代的事而已。”曹操这才明白,原来孔融在讥讽他们父子好色,从此怀恨在心,后来找了个借口就把孔融杀了。
(二)
甄氏贤惠 本是曹家之福
不过话说回来,曹丕能娶甄氏,实为曹家之福!
甄氏剧照
甄氏出身富贵之家,9岁时便读书明理,并用兄长的笔墨写字。
兄长规劝道:“女孩子家,应该学学女工,用书为学。难道想当女博士?”
甄氏回答:“听说古代贤女,没有不学前世成败,以作为自己规诫的。不知书,从哪里知道?”
而在天灾人祸之时,甄氏又劝说母亲开仓赈济亲族邻里,广为恩惠。甄氏从小就有贤女之风,所以冀州被曹军平定后,甄氏本拟以死明志,后见曹丕确实真心对她,这才实心跟随,并为其生下一儿一女,倾力教养。
她与曹丕的儿子便是曹叡,从小聪明睿智,更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知书达理,好学多识,深受曹操、曹丕的喜欢。
在很长的时间内,曹丕与甄氏的夫妻感情极好。尤其是曹丕未当魏王之前,甄氏总能在其不如意时给予很好的劝慰与温暖,可谓“患难夫妻”。
然而,曹丕一旦成为魏王,便欲望纵横,不可遏制,甚至将父亲生前宠幸的女子都招来服侍自己,不仅有伤伦理,也使自己的身体变虚。
对此,甄氏自然十分不满,多次劝说,但曹丕根本不理,而且开始嫌她麻烦。
甄氏见事不可为,决意自己清修,少见曹丕,也落得一个眼不见心净。因此,曹丕在洛阳广营宫殿,并在那儿长住后,甄氏却留在邺城。
等曹丕成为皇帝后,甄氏仍然不闻不问,只在邺城清修。
而在这个时候,曹丕却不能不将甄氏当回事。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讲,曹丕成为皇帝后,甄氏都应被立为皇后。大臣们已经呈请建立皇后专用的宫殿长秋宫了,甄氏无论如何不应该跟皇帝两地分居了。
最后,在种种现实政治的需要下,曹丕特派使者到邺城去接甄氏,没想到甄氏仍然回绝,并上表陈述理由:
一、“妾闻先代之兴,所以飨国久长,垂祚后嗣,无不由后妃焉。故必审选其人,以兴内教。今践祚之初,诚宜登进贤淑,统理六宫。妾自省愚陋,不任粲盛之事。”意思就是:统理后宫的皇后关系国家的长久,非得贤淑的女子才能胜任,我自己反省,觉得自己愚陋,不能胜任;
二、“加以寝疾。”就是我现在病得厉害。
三、“敢守微志。”就是我已经决意清修了,也想坚持下去。
整体而言,就是请曹丕另立高明。这实际上也是将曹丕一军。
天下人无不知甄氏为曹丕正妻,如果另立他人,曹丕也怕天下人耻笑。所以再次派使者去接,结果仍遭拒绝。曹丕不得已,又第三次派出使者,他想这一次甄氏总该答应了,没想到仍然遭到拒绝。
这种情况下,曹丕会有什么举措呢?
(三)
杀害了患难之妻?
这个阶段,正是曹丕刚登帝位、异常膨胀之时,他想天下都归他了,还有什么事不可为?可是,偏偏最应该听他话的甄氏却一再“打”他的脸,令他难堪。这种情况下,曹丕的心胸狭隘病又犯了,他不相信甄氏是真正病了,只认为她对自己心存怨气。再加上身边的郭贵嫔等人不断吹枕头风诋毁甄氏,曹丕最终动了杀心。
对于甄氏之死,《魏书》记载:
“(曹丕)玺书三至,而后(甄氏)三让,言甚恳切。时盛暑,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。会后疾遂笃,夏六月丁卯,崩于邺。帝哀痛咨嗟,策赠皇后玺绶。”
如果按照这种说法,曹丕还打算再次迎接甄氏,而甄氏却病死了,曹丕为此非常哀痛。
《三国志》中的记载有根本的不同:
“黄初元年十月,帝践祚。践祚之后,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,郭后、李、阴贵人并爱宠,后愈失意,有怨言。帝大怒,二年六月,遣使赐死,葬于邺。”
这便明确地记载了甄氏是被曹丕害死的。
这两种记载哪个正确。宋朝的裴松之为《三国志》做注解时做出公断:
“臣松之以为《春秋》之义,内大恶讳,小恶不书。文帝(曹丕)之不立甄氏,及加杀害,事有明审。《魏史》若以为大恶邪,则宜隐而不言;若谓小恶邪,则不应假为之辞,而崇饰虚文乃至于是,异乎所闻于旧史。”
如此而论,曹丕确实杀害了有多年夫妻情分的甄氏。而且,这件事成为他内心长久的隐痛。
(三)
曹丕、曹叡父子间的隐痛
甄氏死后,曹丕后宫再无劝谏之人,他也更加纵欲了,真是群花丛中,以一当百。
而在征讨孙权不利、许昌城门崩塌后,曹丕内心烦闷,便以不断的纵欲来消解,这样即便有再好的宫廷补药,曹丕也是离死不远。
而在临死之前,他还不得不处理好另外一件大事,那就是立太子之事,这件事仍然与甄氏有关。
甄氏在世时,曹丕拟立他与甄氏的儿子曹叡为太子,以便日后继承自己的大位。但甄氏被自己杀害后,曹丕便有了心病:把他的母亲都杀害了,还能立他为太子吗?
当然,无论如何,曹叡也是自己最心爱、最有才干的儿子,而且早在曹操在世时就说,曹家第三世就靠曹叡了,显然已暗定曹叡为曹丕的接班人。曹丕有些不好决断。
他转而让19岁的曹叡认新立的郭皇后为养母,曹叡没有答应。
曹丕很生气,就想立徐姬所生的儿子曹礼为太子。但这件事毕竟关乎国体,关乎曹氏的江山,而曹礼无论哪方面都无法与曹叡相比,曹丕只好先搁置此事。
曹叡的内心当然备受煎熬,后来不得不认郭皇后为养母,缓解了与父亲的紧张关系。
之后,曹叡每日都到皇后面前问候起居,言谈举止十分有礼,渐渐地赢得了郭太后的慈爱。
郭皇后本人没有儿子,后来便把曹叡当亲儿子看待,母子间十分融洽。曹丕见了,便又想把曹叡立为太子了。
可是,无论曹丕还是曹叡,心中都有不好说出的隐痛。
有一次,曹丕带着曹叡打猎。曹丕射中一只母鹿,令曹丕将跟随母鹿的小鹿射死。曹叡不愿意,而且哭着对父亲说:“陛下已杀其母,臣不忍复杀其子。”曹丕顿时默然,心中好生愧疚。
本来,曹丕早可以立曹叡为太子,但他迟迟不立。直到甄氏死后五年,他自己也快死的时候,才正式将曹叡定为皇位接班人。
这五年,对于曹叡是漫长的。他的内心有多少的隐痛,我们无法得知。
这样的隐痛是否对他的健康造成影响?他后来的英年早逝是否与此有关?我们都无法得知。
我们只知道,这些事情切实地影响着曹氏的江山。
而影响曹氏江山的,还有另外一件同样重要的事,也是发生在曹丕临终前。
那么,另外这件事是怎样的?且看下回分解。
(张建安修改于2023年1月9日)
[1] 见《世说新语·贤媛第十九》